四治融合 八方协同——百名法官、检察官、律师进浙大宁理第二期启动仪式,续写我校法学实践教学华章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4-24文章来源:传媒与法学院 浏览次数:

  4月21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宁波市司法局联合举办“百名法官、检察官、律师进浙大宁理(全过程导师制)”第二期启动仪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胡征宇、党委副书记冯建波、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吕海庆、宁波市司法局副局长忻思忠、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葛海军、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尹振国、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夏凉出席启动仪式。同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沈昊宇、学工部副部长王成、传媒与法学院副院长韩缨、党委副书记胡鹿鸣、张利兆教授等法学专业教师以及法学2021级全体学生共同参加。仪式由我校启新特聘教授金彭年主持。

  胡征宇在致辞中表示,我校能接续开展第二期“百名法官、检察官、律师进校园(全过程导师制)”的实践活动离不开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和宁波市司法局对我校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自转公办以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坚持“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战略目标,坚持“立足宁波、依托浙大、放眼全球”的发展思路,全方位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2021年以来,学校排名稳定在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主榜全国第250余位,特别是2022年本科生增值排名第97位,远超学校排名。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协同育人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希望传媒与法学院借助此次活动,能够与法治工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深度衔接,深化协同育人,持续探索法学实践育人模式,持续深耕“实务精英进课堂”实践教学品牌。

  吕海庆总结了参加“百名法官、检察官、律师进校园(全过程导师制)”往期活动的经历与感受,肯定了举办该类活动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提出开展“实地考察”等多种活动形式的建议,推动法学实践协同育人模式的不断创新。忻思忠对第一期的实践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肯定,表示“百名法官、检察官、律师进校园(全过程导师制)”活动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开创了宁波法治教育的先例。同时,忻思忠提出希望能在往期活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反馈的环节,通过实践与教育的互相对话,为宁波的法治教育注入新活力,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学子传授新经验,深化互学互鉴,实现常态化、多样化的经验汇报,为深化法校合作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

  葛海军提到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百名法官、检察官、律师进校园(全过程导师制)”活动的第二期启动仪式,法院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基准,将持续推进实务导师结对的后续活动,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形成互联互通的新型实践教育模式。尹振国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角度深刻阐述了法律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培养法治人才是法治建设的重要部分。他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性,指出法治建设是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同时,对我校的法学学生也提出殷切期望,号召我校法学学生通过此次实务导师结对活动,坚定理想信念,积累实践经验,怀揣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以期为宁波的法治体系做出贡献。

  金彭年作总结发言,自2022年11月“百名法官、检察官、律师进校园”(全过程导师制)第一期启动以来,传媒与法学院已开展四场从认识法院、走好法律人生第一步、漫谈法律人生到司法改革新进程与展望的系列专业讲座。结合当下局势,法律实践教学会愈加趋于开放,实务导师与学生结对后的活动形式将愈加丰富,学校将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法学人才培养实践协同育人的创新性模式,为宁波培养更多的杰出法律人才。同时号召我校2021级法学学子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抓住机会,虚心求教对接的实务导师,将本次活动进行延伸,落实全过程导师制,推动实践教学走向常态化与频繁化,充分学习法律工作者的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为今后的法律人生路指明方向。

  胡鹿鸣宣读第二期各10位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结对名单,并颁发实务导师聘书。传媒与法学院大一新生代表法学223班林思雨对往期“百名法官、检察官、律师进校园(全过程导师制)”系列讲座活动作感想发言,她殷切期盼着能够早日像高年级法学学生一样配备实务导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实践、实习,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扎根实务。

  启动仪式结束后,10位法官、10位检察官以及10位律师根据实务导师结对名单,在10位法学专业教师的引导下,与法学专业2021级116位学生分别进入各组的分会场开展座谈。分会场师生交流热烈,现场气氛高度活跃。

  我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培养法治人才为根本目的,在宁波市各级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引进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以期为地方培养优秀的法律专门人才,从而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学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