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饱受磨难,今日繁华依旧——传媒学院赴华沙大学暑期交流见闻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0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通过几日的学习和体验,同学们对欧盟、波兰政治、历史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揭开了华沙这座城市的神秘面纱,这座经历过许多疾风晦雨的城市依旧立在这里,未曾改移。

美丽的华沙古城初建于十三世纪,在十七世纪的瑞典战争时期遭到严重损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沙这座美丽的古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全城85%以上的建筑被毁,那些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到处是断壁残垣,一片焦土。有的西方人士曾经断言:“华沙不会重现在人间,至少一百年内是没有希望的。”但事实做出了相反的回答。

老城,浴火重生

每天的上学途中需要经过华沙老城区,五颜六色的小洋楼相互依偎在一起,错落有致,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崭新面貌复原的华沙老城是世界上唯一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非古建筑。

43323

走进老城,处处是风景,随意一个转弯,就可能遇到值得记录的画面。

广场,圣火不灭

通向华沙老城的道路经过毕苏茨基广场,不灭的圣火绽放于无名烈士墓,火上盖有白色小亭,亭内有两名士兵守护。烈士墓背后是老萨克森王宫的花园,只是王宫的建筑早已在二战中灰飞烟灭,盛景不在。

32A5A

这座城市太多伤疤,稍不留神就会触碰到

寻找肖邦之心

和我们上课教室一墙之隔的就是著名的圣十字教堂,盛放肖邦心脏的地方。为了在二战中保护这颗心脏,曾经有人付出了生命。这颗心脏最终被转出国门,待战后圣十字教堂复原一新后才归回原位。

一颗心脏的爱国情怀,即使身体无法回归祖国,即使祖国饱经风霜,心脏也一定安放于故乡,魂之所系。

4B9ED

这永不改变的赤子之心,直到现在,依旧滚烫

走进华沙起义

恰逢七月七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校方安排我们参观了华沙起义博物馆,该馆收藏了从武器到资料等各种与华沙起义相关的物品,并广泛运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力求完整呈现华沙起义的全貌。通过解说和资料的展示,我们了解了华沙是如何在装备精良的德军侵略下顽强抵抗了两个月时间,并且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站在博物馆里,当我们把耳朵贴上那面起义将士心脏依然在跳动的墙壁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二战时的中国,因为我们都有着感同身受的记忆。

战争是最残酷的绞肉机,炮声轰隆,哀鸿遍野,有人说,有的战争是正义的,这是对的,但是无论任何性质,任何手段的战争,受伤最深的永远是无辜的人民,和平才是根本所在。

历史是一面镜子,曾经发生的苦难无法改变,人们的愤怒、哀伤和历史的阴云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和平!

文/网新161 蒋玉红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