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春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University of Auckland) 电影学博士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电影电视与媒体系 Research Fellow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副教授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华莱坞与全球传播研究所所长、华莱坞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及国际华莱坞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宁波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
现为传媒与法学院华莱坞与全球传播学科团队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研究和跨文化传播。2015年-2019年:发表A&HC论文3篇,一级论文2篇,CSSCI论文2篇,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基金项目1项,代表作为英文著作The Early Transnational Chinese Cinema Industry,2019年在国际知名的罗德里奇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电影学界少数几位在该级别出版社出版专著的学者之一。
邮箱:curty.fu@gmail.com
教育背景
博士 (2009至2014) |
电影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电影电视与媒体系 Media,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博士论文题目:China:Industrial Response to Hollywood: A Transnational History, 1923-1937 (中国电影工业应对好莱坞, 一项跨国研究1923-1937) 导师: Dr Xuelin Zhou (周学麟) Professor Laurence Simmons
|
博士候选人(2007-2009) |
电影学,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 (肄业) 导师:谢晋、金冠军教授 |
硕士(2004-2007) |
电影学,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 硕士论文题目:控制电影:宪政语境下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建构 导师:金冠军教授 |
|
|
工作经历
副教授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2015年起
Research Fellow 奥克兰大学电影电视与媒体系,2014年至2015年
学术秘书 上海大学媒体政策研究中心2004年至2009年
教师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夜大学, 2006年至2008年
英语教师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 2002年至2004年
期刊论文
1. Yongchun Fu (2016). “Technology and Trans/National cinema: The contribution of Hollywood to China’s Transition to Talkies 1931-1936”, Historical Journal of Film, Radio and Television, forthcoming. (A&HCI)
2. Yongchun Fu, Marie Elena Itelicado and Zitong Qiu (2016), Research Notes towards a Definition of Huallywood, 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 Vol. 10, No.1, 54-60. (A&HCI).
3. Yongchun Fu (2015). “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Mode of Production in Chinese Cinema prior to 1937”, Sungkyu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Vol. 10, No.2, 223-238. (A&HCI).
4. Yongchun Fu (2015). “Movie Matchmakers: The Intermediaries between Hollywood and China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 Vol.9, No.1. 8-25. (A&HCI).
5. Yongchun Fu (2014). “From Parrot to Butterfly: China’s Hybridization to Hollywood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the 1920s and 1930s”, 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 Vol.8, No.1, 1-16. (A&HCI).
6. Yongchun Fu (2012). “Innovation under Imbalance: China’s Conversion to Sound, (1931-1936)” in Elena Kolesova & Scott Wilson (eds.) Cool New Asia: Asian Popular Culture in Local Culture. Auckland: Unitec ePress, 184-194.
7. 徐艳蕊、付永春 (2016). 《浪女穷途:杨爱立跨国电影从业生涯初探》,《当代电影》,(中文核心)
8. 付永春 (2015). 《造就明星:贝兰女士对中国早期电影教育的贡献初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第1期,第118-124页 (中文核心)
9. 付永春 (2013).《昨夜星沉:明星影片公司覆亡原因分析,1936-1940》,《电影艺术》, 第1期,第137-143页(中文核心)
10. 付永春、金冠军 (2009).《电影审查与内容管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博斯汀诉威尔逊案(1952)研究》,载《中国传媒报告》 (香港),第8卷,第4期, 第38-45页
11. 付永春 (2009). 《透视西方传媒制度变迁与现状的力作》,《新闻记者》,第5期,第87-88页
12. 金冠军、付永春 (2007).《朝花夕拾:再读“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的讨论》,《上海大学学报》,第14卷,第5期,第36-39页;《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第12期,第75-77页 (中文核心)
13. 付永春 (2007).《电影审查、表达自由:对美国电影制度的一种考察》,《上海大学学报》,第14卷,第4期,第26-28页(中文核心)
14. 付永春、郑涵 (2007).《为我所用: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之启示》,《电影新作》,2007年1月,第55-58页
15. 付永春、郑涵 (2005).《试论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及其社会语境》,载叶取源、王永章、陈昕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三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87-399页
章节
1. 付永春 (2014).《控制电影:宪政语境下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构建》,载郑涵编:《国际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8-118页 (7万字)
2. 付永春、郑涵 (2012). 《电影审查、分级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从联邦最高法院判例透视美国电影制度》,载孙绍谊、聂伟编:《历史光谱与文化地形:跨国语境下的好莱坞与华语电影》,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 (1.2万字)
3. 付永春 (2012).《电影机制理论》, 载陈犀禾、徐红编,《当代西方电影理论精选》,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第298-310页 (1万字)
翻译
1. [法] 弗朗西斯.莫利、[法] 斯坦福尼亚.佩尔蒂,付永春译(2007).《电影工业的文化多样性:一项跨国研究》,载《上海大学学报》,第14卷,第6期,第49-55
2. [韩] 宋勋业,付永春、尤杰译 (2009).《卫星电视的产业间与产业内竞争:对美、日、英和法的比较案例研究》,载金冠军、孙绍谊、郑涵编,《亚洲传媒发展的结构转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第230-247页
已授课程
1. 《社会心理学》
2. 《影视动漫产业》
3. 《跨文化传播》
4. 《大众文化研究》
开设:
1.《仗剑天涯:武侠与电影》全校公选课
2. 中外传媒史
会议组织
2016年5月,组织“电影+:亚洲视野下华莱坞电影的影像互联”(Situating Huallywood: Cinematic Interconnections in the Asia-Pacific)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5年5月,组织“跨国与跨文化:华莱坞电影理论的构建”(Transnational and Transcultural: the Theoritical Construction of Huallywood Cinema)国际学术研讨会
影片出演及制作
出演影片《不遇》 (21分钟), 导演:汪炜,2006年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3594084/
该片获:
第四届台湾“螺丝起子”大学生DV竞赛华语地区影展的剧情片类佳作奖,2006年第九届香港两岸四地学生电影录像节大陆地区最佳影片,2006年 希腊第八届国际独立电影节(International Panorama of Independent Filmmakers)短片竞赛单元提名,2007年意大利SPOLETO艺术节电影展映单元,2007年
导演纪录片《利未记》(Leviticus),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