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依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数字文化创新中心,立足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创新班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主线,构建“平台支持—课程引领—项目驱动—成果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围绕数字文化发展方向,探索新工科与新文科融合育人新范式,以跨学科、跨专业协同为路径,聚焦“文化基因解码与创新应用”核心任务,系统培养具备数字文化技术、数字文化传播与数字文化设计等核心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通过制度化管理、资源化平台建设与项目化实践导向,致力于打造新时代文化数字化人才的孵化高地与实践创新平台。
培养目标1:培养数字文化技术能力。引导学生熟悉数字文化领域的前沿技术,掌握支撑数字文化传播、设计与文旅应用的技术方法与工具,具备较强的技术实现与跨平台开发能力。
培养目标2:培养数字文化传播能力。强化学生对地方文化元素的识别与文化基因解码能力,系统掌握文化传播的核心理念与实务技能,能够为数字文化设计与文旅场景构建提供传播策略与内容支持。
培养目标3:培养数字文化设计能力。注重文化与创意融合能力培养,推动学生掌握依托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的设计方法,具备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产品、沉浸式场景与创意表达的综合设计能力。
培养目标4:培养数字文化理论、技术和实践联动能力。强调人文社会学科的价值引领功能,在融合理论认知、技术实现与项目实践的过程中,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人文精神与文化责任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社会担当的数字文化专业人才。
二、办学特色
(一)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
数字文化创新班创设于2022年9月,依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数字文化创新中心,由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传媒与法学院、设计学院三院共建,聚焦文化数字化及其场景应用,旨在培养具备文化素养、技术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中心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传播学两个“十四五”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平台,实验室资源雄厚,包括:
1.文化数字化创新实验室(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2.文化数据与转化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
3.英文学术期刊 Journal of Cultural Dat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为学生科研成果发表提供渠道。
(二)重实践、多平台支撑的育人体系
创新班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平台,强调“做中学”“以赛促学”“项目驱动”,具有以下支持保障:
1. 校内+行业双导师制:校内专家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
2. 科研项目全覆盖:每位学生均可申请中心课题,优先使用实验室资源;
3. 阶段性成果认证:修完核心课程可获得学校颁发的专项证书;
4. 成果转化与展示:优秀作品支持发表或展演,推动项目落地;
5. 竞赛激励体系:支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竞赛;
(三)多元激励与开放选拔机制
1.不唯成绩,重视潜力:选拔不以成绩排名为前提,重兴趣与毅力;
2.课程奖学金+专项资助:设有课程奖学金、单列奖学金名额;
3.集体游学拓视野:每学期组织一次市外游学活动,增进交流合作;
3.小组合作与空间支持:实行学科交叉小组制,配备数字文化专属空间进行日常学习与项目实践。
(四)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运行保障
1.设立创新班管理委员会、课程指导委员会和导师组,形成从选拔到培养的系统化流程;
2.典礼制度激发荣誉感:新班开班与结业作品展同步举行,增强归属与认同;
3.班级自治与组织育人结合:设有班导师与班委,强化自我管理与协同能力。
三、招生计划
面向传媒与法学院、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设计学院及学校其他学院专业本科生招生50人。
四、选拔条件
1.肯吃苦,有毅力;能每周参加创新班培训与相关活动。
2.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自愿参加选拔的学生根据综合素质择优录取,报学校审核通过后,统一公布录取结果,录取的同学组成数字文化创新班(2025级)。
五、咨询方式
马老师 1324870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