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媒与法学院彭增军教授新书《在线 在场 在地:新闻的未来》正式上架发行,这是继彭增军教授专著《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后的又一部探讨新闻学的理论著作。《新闻业的救赎》曾获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新闻的未来》为彭增军教授获奖专著《新闻业的救赎》的姐妹篇。作为新闻专业性和公共性的信奉者、研究者和诉说者,彭增军教授在这部新著中,超越新闻业本身的救赎,深入讨论了媒介化和“后真相”语境下新闻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以及新闻作为公共服务体制存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通过解析科技革命、社会现实和新闻理想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冲突,思考和把握新闻的未来脉络与前景。全书围绕两大主题展开,即新闻的智商(原则与理论)和情商(形式与风格),话题包括新闻荒漠化的原因与后果、数字新闻乌托邦的幻灭、新闻的感性回归、智能新闻与公共性等。该书秉承彭增军教授一贯的“理性思考、感性表达”的学术理念和行文风格,前后兼及,中西并包,文笔隽永,潇洒自如,使坚硬的理论变得敏感和柔软,风趣幽默而不失严谨深刻。
《新闻的未来》出版后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北京外国语大学展江教授认为:“持续地洞察至关重要而饱受冲击的新闻业,诗意地描绘其摧折顿挫和再度出发的波澜壮阔的景观,彭增军博士不愧为华人新闻学者之佼佼者。”浙江大学吴飞教授认为:“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作者有独到的眼光,有睿智的分析,帮助人们洞察智能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对公众、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评论道:“作者一直是新闻的公共性与专业性故事的倾情讲述者,但他感觉新闻的荒漠化有可能让这个故事在未来讲不下去,转而把目光投向驱动新闻走向未来的互联网,带着我们体验社交媒体时代的感性转向与新闻的公共情感分享,辨析付费墙的是与非,面对数字原生新闻的希望与幻灭,以及新闻平台化的后果、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公共新闻的失落,思考数据和算法能否成为新闻的灵魂,透视数据驱动的新闻消费个性化、失信的新闻与失落的真相。掩卷而思,我们会发现,新闻的未来存在于我们的反思与行动之中。” 中国海洋大学王天定教授说:“作为一名经常往返大洋两岸的国际学人,彭增军教授笔下讲的是美国的故事,但心中所想的,却是中国的读者。四年前《新闻业的救赎》出版,一纸风行;四年后姊妹篇《新闻的未来》问世,当然不会辜负读者的期待。”北京大学胡泳教授认为:“彭增军教授的新作《新闻的未来》提到“三在”:在线、在场、在地。新闻人如果有任何未来,关键是“在”——必须出现在这些空间中,因为这就是你获得故事的方式。通过反复言说新闻的专业性与公共性,本书找到了穿透噪音看新闻的方法,要求我们更深理解今日新闻的复杂空间,并尽量把自身放入那个空间。”
作者简介
彭增军,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三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际华莱坞学会(World Huallywood Academy)理事长,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St. Cloud State University)大众传播系终身教授。国内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外文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后留学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对外新闻周刊《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记者、编辑部主任、执行总编,“和讯网”新闻总监,美国《密苏里人报》记者,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访问研究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学理论与方法、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国际传播等。曾出版的两部中文著作为《媒介内容分析法》和《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